朱伟的疑问:移动互联网时代,究竟该如何做品牌?当老路走不通的时候,我们试着走一条新路!
“在酒业,可能没有任何一个广告片会引起如此大的讨论和关注。
8月14日,贵州醇广告登上央视《晚间新闻》,此后两天时间内,贵州醇董事长朱伟在其个人的头条账号已经连续发布11条内容,转述网友争议性的评论。
第一条内容就充满矛盾的两面性,“懵,太差,没创意;酷,另类,够逼格!孰是孰非?”朱伟将评论分为两类,开启了他对广告片的后营销阶段,按照当前的热度和此前朱伟对某一争议事件的处理方法,相关内容的发布还将持续。
如果我们将这些内容下的评论进行分析,可以看出,该广告片于贵州醇的品牌而言,毫无疑问该广告片通过讨论再次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于行业的“老路”来看,贵州醇走的“新路子”正在被解读为野路子。
如今,这两派声音还在持续打架。
无争议,不朱伟!激起千层浪
朱伟还是朱伟,对《贵州醇》广告片进行了上映前的多轮预告和传播,正式发布前,他在头条号有过三条预告内容:
一支有争议的贵州醇广告片即将登上央视《晚间新闻》黄金位置;
贵州醇央视广告片之所以我说会有争议,是因为它太另类了,另类到简直不像一支广告片。你们能想象吗?
真年份贵州醇央视广告片,只有一个镜头,只有三个字的配音,没有一个人物,没有一句文案。这是广告领域的“断舍离”吗?这是广告领域的“极简主义”吗?
另类和争议,是朱伟为这个片子定下的基调。究竟多有争议?先别慌,眼见才为实,我们从网上找到了一个视频,与大家进行分享【强烈建议看三遍】。
这部广告片的时长共计30S,如果你没有耐心,不到第15秒钟都无法直到自己看了个啥。朱伟也直言,全片30秒时长,只有一个镜头,一坛新酒在时光中静静老去,直至成为10年——够特别吗?印象够深刻吗?随后网上掀起了评论的巨浪。
赞成者多称其创意不错,通过时光静默,岁月留痕,表现品质在时光的催化中稳定,品牌在岁月的沉淀中升腾;可以联想到2004年或2005年本田的“齿轮”广告,它凸显的是科技、匠心。贵州醇凸显的应该是贵州醇岁月悠久和酒的年份。但这些网友给了一个后缀:“我可能懂了广告策划人的手法...用作品的角度看还是很不错的。”
批评者则极度不买账,评论《贵州醇》广告片立意不足,酱酒在时光中逐渐老熟、陈化,这一过程是所有酱酒的综合属性和公共属性,在出现“贵州醇”三个字之前,无法有效识别是酒及是酱酒的老熟过程。还包括“真是我最近看到的最莫名其妙的广告。”“将入选史上最具争议性广告片行列”等对其不友好的评论。
随着网络的不断发酵,越来越多的大V也参与其中,参加过《奇葩说》的储殷教授是目前头条号互动中粉丝量最多的人,他说:“如果你看完这个30秒视频,你将浪费半分钟人生!……30秒的时间,用视频能传达的信息量是很大的,产品的特色、定位、亮点,都足够体现了。而这个广告片在最后一秒才出现贵州醇的酒瓶,万一我耐心用尽、25秒退出了怎么办?这个是新的营销思路吗?让大家花30秒看个寂寞?”
但最后储殷那句“话说回来,我到底是为什么要看完?”似乎又在说这个广告片成功吸引了他。
换一种方式被记住,其实也行
老实说,如果多看几次《贵州醇》的广告片,你并不会对其展现的内容产生讨厌的感觉,这与此前猫哆哩在公交上循环播放的走掉版“长亭外”,恒源祥以及老白金等洗脑式广告,这只广告片反而给受众留给了足够多的想象和理解的空间。
但是花30S时间只说了三个字,且15S都是空镜式演绎,联想到植入《晚间新闻》一次就高达数十万元的费用,只能说,朱老板财大气粗,您高兴就好。
如果单纯从传播学的角度看,广告片要实现吸睛是需要抢在观众换台或者滑动屏幕之前。行业有过普遍规律,全球著名的调研公司之一,流明研究(Lumen Research)利用眼动追踪技术进行了一次专门的研究。
他们对曝光100,233次的广告进行分析后发现:人们观看广告的时间少于1秒时,只有25%的人能记住广告;但当观看用时超过1秒(少于2秒)时,这一比例就会跃升至45%。
也就是说,当我们讲故事时,能不能在3秒内吸引观众的注意力?当我们播广告时,能不能在1秒内抓住观众的兴趣点?现得尤为重要。
实事求是的说,《贵州醇》应该没有这方面的能力,但是,朱伟有。
通过不断转发粉丝量上万人的头条大V对此的评论,或许其中有少数是公关前期安排的互动,但确实吸引了越来越多地人的参与和讨论,并且观点交织过程中,赞成中也越来越多,或许这会让朱伟感到更加快乐。
甚至于目前网上参与讨论的互联网营销专家、大V创造了比央视本身更多的流量,实现了《贵州醇》播映后的“长尾效应”。
下一篇:林劲峰,做错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