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怀疑哥,哥才是王茅传说。”
这是11月9日晚发生在成都糖酒会上的“夜宴”片段。说这话时,作为“王秉乾传人新闻见面会”的主角,贵州百年黔庄酒业有限公司副董事长兼贵州三官楼王秉乾酒业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德强,这是他第二次登台时被现场媒体“逼”出来的内容。
一、秀才遇到兵,酒痴遇媒体,戏剧性的交锋
实际上,按照见面会计划的流程,第二个登台代表主办方致欢迎辞的就是王德强,结果令人惊诧,身穿中华立领、个子平常的王德强煞有介事的走上了发言席,然而面对众多媒体的长枪短炮由于心情激动陷入了沉默,这是他第二次面对全国这么多媒体,而且都是来听他讲解王茅世家故事的,作为当晚的主角,带着家族沧桑后的复兴及厚望,显然,这个开端并不流畅。
贵州百年黔庄酒业有限公司副董事长兼贵州三官楼王秉乾酒业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德强
王德强是一个痴迷于把酒酿好而不善于言辞的人。
王德强是王秉乾的嫡系长孙,按照会议内容看,就是要拨乱反正,正本清源——王茅创始人不是王丙乾、而是王秉乾。
这不是要捅马蜂窝么?
早在茅台推出王茅、华茅、赖茅前后,全国市场上先是赖茅当道,接着纷纷是举旗“王茅创始人”招牌的王丙乾、王bing乾……多如牛毛,真假难辩。
记者见面会上,王德强首先是搬来了仁怀市政府相关机构认证授牌的“王茅传说”非物质文化牌匾。用王德强的话来说“没有正规流程认证哪敢公诸于世”。
去过仁怀的酱酒爱好者大都知道,在中国酒文化城里立着王茅创始人的塑像,非常醒目的写着“王丙乾”,见面会上王德强回答到可能是口口相传同音不同字导致的笔误,应当是“王秉乾”。并且他还找到了1951年对王秉乾的宣判书以及当地政府街道办给他开出的王秉乾家族的证明材料。
王秉乾与王德强关系证明,王秉乾判决书
近十几种佐证材料,铁一般的事实,瞬间成为了媒体的焦点,一片哗然。
二、不善言辞,却对家史又如数家珍,待解疑团
如若不是王德强身边人的餐叙聊天,我们很难想像王德强所讲的真实性。原来,生活中的王德强似乎天然与他爷爷一样秉性,不善言辞,就是个老实巴交的酿酒匠人,落得个“酒痴”的绰号。
追溯王茅世家前六代,不得不提到王映奎(1828—1890),这是有关王茅世家最早的关键人物之一。王映奎系鲁班笠堡村人,仁怀县城怀阳书院就读后获取岁贡。王映奎由于家境困难,常为学款和伙食费担忧。时仁怀县城三官楼有一石姓大富人家,膝下无子,看王映奎天资聪颖,遂着人说和,王映奎过继到石家,取名石荣霄。
尔后的历史行业皆知。1879年,王映奎联合了王立夫、孙全太共同创办了荣太和烧房。“荣太和”名称,源自于三位联合创始人名字和商号,“荣”取自石荣霄之“荣”字,“太”取自孙全太之“太”字,“和”取自王立夫祖辈在茅台经营盐业的商号叫“天和号”之“和”字。
然而好景不长,孙全太中途退出,烧坊名字少了一个字即为“荣和”,这也吻合了茅台历史记述的“三茅合并”之中的“荣和烧房”。这期间,就是1915年荣和烧房、成义烧房两家送酒参评,获得巴拿马金奖荣誉后,两家打官司,后经省长刘显世折中判定,此殊荣两家共享,奖牌留存仁怀商会,这就是目前两家都在宣传祖上酿酒获奖的缘故。
荣和烧房传至王秉乾已是第四代。王秉乾毕业于贵州师范学校,曾任茅台镇镇长,茅台小学校长,王秉乾经营管理期间,荣和烧房窖池增加到6个,产量由一千至一千五百公斤增加到三千五至四千公斤,最多时能达到一万二千公斤。
王德强介绍:“在我爷爷手里,荣和烧房达到历史鼎盛,同时为感恩祖上,将嫡传酱酒大曲配方命名为‘荣霄散’,此配方至今仍然掌握在我的手里。王家酿酒的历史有据可查,赓续不断,在《仁怀县志》、《仁怀市志》、《茅台酒厂志》中均有记载,这也是仁怀市政府相关机构通过“王茅传说”非物质文化认证的有力作证。